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流动正进入高发期 年内基金经理离任达150人!

流动正进入高发期 年内基金经理离任达150人

时间:2025-07-06 04:59:29 来源:野心勃勃网 作者:知识 阅读:551次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见习记者 王佳霖

铁打的流动离任公募,流水的正进基金经理。多因素作用之下,入高公募基金经理流动正进入高发期。发期

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截至7月10日,基金经理今年以来合计有150位基金经理离职,达人位居历史同期离任基金经理数量的流动离任“高峰期”。仅从刚刚过去10天7月份来看,正进就有14位基金经理离职,入高这一人才流动有加速趋势。发期

业内人士认为,年内伴随着基金业高速发展和基金经理受关注度的基金经理快速上升,行业人事变动更趋于频繁。达人不过,流动离任蓬勃向前的资本市场将不断酝酿出新的投资机会,也会涌现出更多优秀基金经理。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

年内基金经理离任达150人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150位,基本和去年同期的151位的数据持平,显然连续两年基金经理离职位居历史“高峰”水平。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2016年至2021年同期,这一数字依次分别为81位、85位、83位、123位、142位,有加速变化的趋势。不过,每次大牛市期间都难以避免出现基金经理离职潮,在2015年同期有200位基金经理离任,为离职的历史最高纪录。

近一个月以来尤其进入7月份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尤其频繁。刚刚过去10天,就有14位基金经理离职,差不多平均每天都有1.5位基金经理离任。从上半年数据看,1月至6月分别有27人、21人、36人、13人、13人、26人离任。

从具体数据来看,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来自84家基金公司,其中博时基金、安信基金、嘉实基金等离任人数较多。

今年宣告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这成为今年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一大关注点。数据显示,包括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富国基金刘博、华安基金崔莹、易方达基金林森、博时基金葛晨、国泰基金旗下老将杨飞、中欧基金周应波等。

从当前基金经理离任现象看,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特征。其一,从基金公司角度看,中小公募整体离任数量更多;其二,基金经理“公奔私”出现新趋势。从不少明星基金经理的去向来看,不少都是奔私,如董承非选择睿郡资产作为投资生涯的下一站,即由兴证全球基金两位前任高管联合创立的百亿私募;消息显示,华安基金崔莹和易方达基金林森均加盟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基金公司内部培养基金经理占比在逐步下降,基金经理来源于同行的比例增加,公募基金行业内人才流动性正在加速。

wind数据统计,目前行业内在任的3054位基金经理中,有2370位是内部培养而来,占比达到77.7%。往前回溯三年同期,各家基金公司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占基金经理总数的比例均在80%以上。

据一位第三方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基金经理密集离任主要源于基金经理总人数正在快速增加。在他看来,按照离任基金经理数量在所有基金经理中的占比来看,可能2015年的离职率更高,其实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期限在变长。

多因素引发年内人才流动潮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离职潮“居高不下”,主要是基金经理群体数量扩张、明星基金经理话语权增强、市场波动较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上述第三方人士表示,离任基金经理的增多主要是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募基金行业一直以来属于高流动性行业,随着这几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基金数量和基金经理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基金经理的变动也在加剧。”

上述人士表示,伴随着公募基金的大发展,优秀基金经理话语权加强,对管理产品和职业规划的自我述求导致公司内部基金经理调整加剧;部分优秀基金经理面临更多的成熟私募机构诱惑,投身私募市场;同时,去年底市场的巨幅波动使得基金管理难度加大,部分基金经理面临考核压力。多种原因导致今年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加剧。

此外,还有一位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基金经理个人的职业规划之外,业绩考核、薪酬待遇也是一些基金经理离职的原因。往往每年一季度就是基金经理调整最为频繁的时刻,基金公司会年度考核来调整基金经理、优秀研究员提聘都通常发生在一季度。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在公募基金行业,头部和尾部之间的分化比较大,能够为基金经理提供的平台和薪资也有差别。头部或中部基金公司往往有更多的预算,能开出更高的薪酬,因此人才有向这些公司集中的趋势。

谈及今年“公奔私”的情况增多,据一位基金研究人士直言,这和市场的周期有关,每波大潮都是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产生的:2007-2008年、2014-2015年、以及2021年以来,市场都经过了一轮上涨,通常经历过一轮大牛市会有一部分的管理人奔私。前两年的结构性牛市带来的公募赚钱效应或是这轮“公奔私”的大背景。

“从不完全观察来看,剔除内部工作调动的,从基金公司离职的人员来看,流向更好公募平台或者流向成熟私募机构的更多,前者与行业内竞争加剧,龙头效应显著有关系,后者与私募市场更加成熟有关系。而基金经理离职自我创业的现象较前几年有所缓解。”据一位第三方人士表示。

优秀人才将持续涌现

尽管基金经理离任数量持续上升,知名基金经理接连离开公募行业,仍然会有优秀基金经理不断涌现出来,共同推动公募向前发展。

尽管基金经理变动依旧频繁,从变更方向上看,任职数量远多于离任数量。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今年以来行业新聘基金经理数量达到313位。历史数据显示,在2021年同期,增聘基金经理达到352人,创出历史同期增聘基金经理数量的最高纪录,而今年也是在高位“维持”,处于过去10年的“第二高峰”。2018年、2019年、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208人、242人、254人。

这一数据也意味着,在1位基金经理离任的同时,约有两位新聘基金经理上岗,行业新人层出不穷,表明基金行业大发展背景下行业向心力正持续吸引人才。

按照新聘基金经理的公司来看,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富国基金、华安基金等公募基金管理人今年以来都有7位(包含)以上新基金经理上任。此外,今年增聘基金经理涵盖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型基金等多类基金产品。

这些新聘基金经理中,除去几位外部引进的有基金管理经验的人才外,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为刚开始管理基金的新舵手。

上述第三方人士认为,一个有着长期发展前景的优秀行业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优秀人才的加盟。“江山代有人才出”毋庸置疑,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投资人士。明星基金经理的离任当然会给具体基金公司带来短期压力,但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基金公司的投研机制在、投研体系在,新的人才流入反而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推动行业不断蝶变向好。其长期发展前景只会越来越好。

此外,6月10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业内人士指出,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推动基金行业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相关规定将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基民的利益深度绑定,实现员工与公司长期发展、持有人长期利益的一致,有利于推进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央行、银保监会:稳步推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
  • 【期货大咖聊大宗】第五期:生猪上涨逻辑没有改变 后续温和上涨可能性更大
  • 长春楼市新政:首套房首付最低20% 公积金最高可贷90万
  • 冯唐首个数字藏品发售即秒光!艺术家联手元宇宙成新风尚
  • “第二支箭”扩容!龙湖、金辉、美的置业三家民营房企获发债信用增进函
  • 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评估范围为前十大险企
  • 央行上海总部与上海市交通委联合举办“‘沪’企保通”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银企对接会
  • 美银:夏季反弹来了!美股科技股很诱人
推荐内容
  • 游戏工委报告: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往往会将时间投入到短视频与网络视频
  • 江苏新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林接受审查调查
  • 14年,用愚公移山精神打通二手车流通断点堵点
  • 袭击日本前首相的嫌疑人供述:对安倍不满
  • 比亚迪官宣全系车型涨价 “反向操作”意在“一石二鸟”
  • 上半年国内汽车召回盘点:自主品牌“扛大旗”,德系、日系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