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是应对挑战最好的方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的李稻数据,4月份疫情总体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好中但这种影响是国自短期的、外在的事情式,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应对长期向好的挑战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最好高质量发展的李稻大势没有改变。
在日前举行的好中以“动荡中的2022——全球与中国经济及政策展望”为主题的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国自面对复杂挑战,事情式中国最重要的应对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严格抗疫既要保证疫情不扩散,挑战还要保护经济发展,最好保经济就是李稻保住未来的健康和生命。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诸多风险挑战,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这是应对挑战最好的方式。从国内来说,做好自己就是要好好控制疫情。”李稻葵指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是提高的平均寿命,中国人的人均寿命已经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今天的77 岁,而过去30 年,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每年提高了99 天。
他表示,以此来评估2020年以来的抗疫成绩,抗疫可能让中国避免了400万生命的损失,相当于让14亿中国人每人增加了10天的寿命,平均每年5 天。
他进一步指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提升健康水平、增加人均寿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过去30年或20年,人均消费如果上升或者下降一个百分点,会使人均寿命提高或减少10天。
“严格抗疫的两个战场第一是保证疫情不扩散,第二就是保经济。”李稻葵说,保护产业链就是保护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美国最近举行了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宣布将投资1.5亿美元用于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我们不能自毁长城,只忙着减少感染,把产业链忘记了。保住产业链,让未来每年的经济增长增加0.1%,折算成人均寿命就能增加6天。既要保住今天的生命,还要保住未来的健康和生命。”
李稻葵建议,面对疫情风险,一线工人可以不要居家隔离,而是暂时集中起来在工厂旁边隔离,一边生产一边隔离。为了不让消费下降的历史惯性影响未来的消费,以上海为例,可以给上海市600万个家庭中收入最低的60万个家庭每户1万元现金,同时给被集中起来需要隔离的人现金补助,以此稳住未来的消费。
“稳住未来的消费就是稳住健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经济就是保生命。现在大家关注不够,这方面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做到位。”李稻葵说。
(责任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