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首现股基发行失败!10只“折戟”基金,到底“失败”在何处?
近期市场波动明显,折戟新基市场也并不平静。年内
4月28日,首现失败同泰自主创新基金正式公告发行失败,股基这成为了今年以来首只失败的发行股基产品。
算上同泰自主创新,只基年内已有10只“新基金”未能正式“降生”。底失
在基金公司和渠道投下资源后,败何基民按下申购指令后,折戟一只新发公募产品最终无法成立,年内仍然让各方“多输”的首现失败事情。
也因此,股基分析一只公募基金是发行如何“失败”的,变得非常很重要。只基
01
同泰自主创新“发行失败”
根据相关公告,底失同泰自主创新基金是于2022年1月28日开始募集的,原定募集期限为3个月,至2022年4月27日为止。
不过,4月28日该基金公告,至4月27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该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见下图)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在今年3月份时,曾发布延期募集的公告,把募集截至期延长近一个月。但即便如此“挣扎”,最终仍未能改变该基金发行失败的命运。
02
年内已有十只“发行失败基金”
由此,同泰自主创新也成为年内第十只未能发行成功的基金。
从今年2月开始(以失败公告公布为准),业内陆续有纯债基金、指数基金、偏债混合、偏股混合等多个基金品种遭遇“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窘境。
从募集时间看,其中不少产品最早在2021年11月即启动发行,但最终几经努力,都未能完成合同生效的要求。
03
多数“失败基金”源自中小公司
从上述出现失败案例的公司来看,多数失败产品是由中小公司发起的。业内非货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很少涉及。
这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目前基金管理行业中,大型公司和中小公司对发行资源掌控能力的极大差异。
事实上,过去半年内,业内规模排名更靠前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易方达、汇添富、南方、广发、华夏等也都有发行过新产品。
从掌握发行时机看,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差异度并没有那么大。
但从调动发行资源,对渠道进行宣贯引导,乃至帮助旗下产品低位募集成功方面,大型公司的能量要强的多。
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大型公司比较少参与到这种尴尬的失败情况中来。
04
“销售渠道”也有偏爱
另外,从发行时间和档期看,中小基金的产品也更加不容易得到渠道的偏爱。
以此次同泰自主创新为例,该基金原先约定的发行期只有2个月,最终是在首个基金募集期不顺利时,才勉强延期到近3个月的。
这和不少大型基金公司一开始就用足3个月的募集期相比是很明显的差异。
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显示了目前业内的一个现状。即中小基金公司要“出人头地”实在是很难。
莫论本身对人才的吸引力就小,而且即便有了人才,拿下了产品批文,但募集时机一旦不对,也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果。
05
不妨多尝试“发起式”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小基金公司的基金业绩,还是有一些能够做的出来的。
历史上看,公募基金冠军一半来自大平台,另一半则来自中型基金公司。所以,相关公司的产品并非一点希望也没有。
毕竟公募平台还是有限,如果机制理顺,还是能够吸引到一些综合能力比较强的投资人才的加盟的。
其实,中小基金公司不妨尝试“发起式”基金,这类产品初始募集规模较小,只需要管理人有部分投入即可成立。
而日后一旦有业绩,仍然可以通过向机构营销,在渠道做持续营销等方式逐步做大规模。这条路虽然慢,但或许更加可行。
本期责任编辑 杨帆
- ·卡森国际11月22日斥资224.62万港元回购510.5万股
- ·美媒:欧洲会追随英国充当“反俄先锋”吗?
- ·德国外长访问马里 重点关注当地维和行动
- ·担心俄\
- ·武汉发布致市民书:倡议“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加强个人防护
- ·广西银保监局:自觉抵制“食金之风”,不得将消费信贷资金用于含金银箔粉食品消费
- ·受疫情拖累,上海一季度消费贷减少170亿
- ·证监会三部门表态: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
- ·一加Ace 2手机曝光:搭载骁龙8+Gen 1芯片,100W快充
- ·华润置地前三个月销售额459亿元,同比下降32.2%
- ·国家药监局:“抗菌抗病毒”口罩的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开展充分研究和验证
- ·美媒:欧洲会追随英国充当“反俄先锋”吗?
- ·Android 13都还没什么人用上 安卓14就要神速来了
- ·网络游戏终于等来政策的春风
- ·国信证券:维持中国财险买入评级 目标价9.6-11.7港元
- ·聚焦货运物流急难愁盼 沪上金融机构助力畅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