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特斯拉又降价了:它还能赚钱吗?比亚迪敢不敢跟?!

特斯拉又降价了:它还能赚钱吗?比亚迪敢不敢跟?

时间:2025-07-06 04:41:00 来源:野心勃勃网 作者:探索 阅读:748次

碳中和领域的拉又《新青年》 

摘要:电动车的核心就是价格竞争,但背后是赚钱产业创本控制。现在特斯拉以极强的比亚不敢成本控制能力把利润率做到全球主要汽车厂商首位后,再一次降价。迪敢国内造车新势力如何应对特斯拉降价?拉又跟还是不跟?

撰文 | Shushu

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492篇原创

特斯拉又又又降价了。

1月6日,赚钱特斯拉中国官网公布了多款车型大幅降价的比亚不敢消息,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迪敢成为特斯拉历史上售价最低的拉又车型,此前起售价26.59万元。赚钱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比亚不敢此前起售价为28.89万元。迪敢

这是拉又特斯拉降价史上最狠的一次,已跌破历史最低价。赚钱

实际上,比亚不敢在两个多月内,特斯拉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保险补贴的方式)已经进行了多次降价。尽管人们对特斯拉降价已见怪不怪,但当每一次降价真实来临,人们依然为之欢呼、发狂、下单、维权。

这次更甚。特斯拉各地的门店,自降价后相当繁忙,除了一边应对一波又一波的维权客户之外,还要一刻不停的接单,为车主安排新车交付等。

有网友表示:“帮朋友去门店维权,结果因为降价自己又提了一辆特斯拉。”

据凤凰网报道,降价首日特斯拉全国提车量超1万台,周末两天,国内某市每天提车量均超过200多台。目前,model Y的提车周期从1-4周,提高到了2-5周。这说明订车的人还在快速增加。

以降价来提高车的销量,这种策略对国内其他竞品车企来说简直是噩梦。

要知道,在新能源车企中,特斯拉单车平均获利约合人民币6.9万元,仅次于特斯拉,约人民币1万元,而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些新势力车企,目前仍处于亏钱卖车的阶段。

图说:各大汽车品牌单车利润

来源:金十数据

因此,“如何应对特斯拉降价特斯拉降价?跟还是不跟?”已成为国内同类型车企的永恒讨论话题。马斯克此前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来自中国。那这回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会跟吗?

在此我们不禁要问,特斯拉成为“成本杀手”的底气是什么?它又是怎么盈利的?有哪些方面值得其他车企学习?

01

特斯拉的成本定价是什么?

特斯拉本次降价的原因,官方表示特斯拉坚持以成本定价。

成本定价,就是根据产品的单位成本为基础,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

通常,企业的制造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成本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成本变化来定价,成本降低就降价,成本上涨就涨价。

南方都市报·湾财社回顾了特斯拉的价格历史走势,确实也有涨价的时候,以Model 3高性能版和标准续航版为例,其价格历史走势如下图。价格变动背后的牵制因素主要有原材料、补贴变化等。

事实上,这种以成本定价的策略在汽车行业内并不多见。

湾财社指出,按照以前行业惯例,汽车产品一旦上市后,其后续的价格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因为传统车企在销售渠道上依赖经销商,需要与经销商博弈,无法掌握最终的市场价格权。

特斯拉采用的是“直销模式”,绕过经销商,自己直接决定市场最终价格,这是让特斯拉成为业内调价(上调与下调)最频繁车企的原因之一。

02

一辆特斯拉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首先,我们以一辆特斯拉中型纯电动汽车成本来计算,一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保持不变的,包括运营公司的总成本、研发成本、折旧与摊销等。对汽车行业而言,固定成本一般包括厂房、车间设备、人工成本等。

而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增加或减少而波动的,如电动汽车硬件、原材料、零部件等。车企购买原材料的价格是个复杂的因素,取决于与上游原材料厂商的议价权。

先从可变成本算起,最主要的是电动汽车三大硬件(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电池包的成本最高。它包括电芯,BMS系统,壳体等,电芯又是这里面最重要的部分。

松下主要供应电芯给特斯拉,以松下披露的财报匡算,电芯价格在2019财年约154美元/Kwh,2020财年Q1-2大约是138美元/Kwh。因此,按大约1000元/Kwh来计算,配置60度电的电池,电池的成本大约是6万元。

图说:松下供应Tesla电芯价格测算

来源:[6]

另外,老侯解车显示,电机加减速器总成的采购价格约1万元;车身的制造成本大约在2万元;其它悬架系统、车身附件、内饰、电气系统等,总合约3万元。

合计来看,一辆特斯拉中型纯电动汽车的硬件成本最高不超过12万元,再加上其他的税费,车企差异性等,单车总制造成本约15万左右。不过,这个数字还会根据车型大小而上下浮动,如中大型SUV会略高,紧凑级车型会略低,总的来说单车制造成本在10-20万之间。

但是,电动汽车的售价并不是制造成本加车企利润这么简单。它还需要考虑运营公司的总成本、研发成本等固定成本,这些都需要分摊到每一辆车上。销量越高,每一辆车上分摊的费用越低。

例如,一家车企的固定成本为10亿元,年产量为10万辆时,每辆车分摊的固定成本的比例为1万元/辆,而年产量升高到100万辆时,每辆车分摊的固定成本的比例则下降为1千元/辆。因此,车企都会追求销量,产生规模效应后,汽车总成本就会下降。

其次,我们从特斯拉2020-22Q3的财报数据来算。

2020年至2022年Q3,特斯拉的毛利率分别为21.01%、25.28%、26.38%。其中,2022Q3特斯拉营收近215亿美元,营业利润为37亿美元,单车利润约为9570美元(人民币6.93万)。以2022Q3Model 3 27.99万的起售价,单车总成本大概也在20万元左右。

在汽车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利润率。

据日经新闻网报道,曾经利润表现较突出的丰田汽车单车净利润也仅为特斯拉的八分之一。特斯拉还力压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等,作为主要汽车厂商排在世界首位。

这也是特斯拉能够多次下调价格的底气。正如马斯克所说:“2023年将会是一场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严重程度将与2009年相当。在经济衰退期间,利润率将很低,甚至是负的。特斯拉的毛利率高于其他任何公司,这给我们更多的空间来降低毛利率以维持或增加需求。”

03

特斯拉盈利的秘密是什么?

按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所称:“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核心就是价格竞争,背后是产业创新和成本控制。

特斯拉的秘密就是: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

前文我们提到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首先从包含营销、研发成本等的固定成本来看。

在营销方面,极低的广告成本。特斯拉通过提升汽车的科技感和智能化水平,把特斯拉汽车放在SPACE X上吸引眼球,几乎不用花硬广费用,就能吸引一批死忠粉。

在研发成本方面,技术沿用性强和模块化设计多。2008年推出电动跑车Roadster,2012年和2015年推出高端车型Model S和Model X, 2017年和2020年推出走量车型Model 3和Model Y。这三种车型虽然经历了三代技术的迭代,但是代际之间有很强的传承性,上一代为下一代做好技术积累。不同车型之间也有许多共用模块和零部件,减少了大量的研发成本。

在制造方面,超级工厂下的生产效率给特斯拉降低了制造成本。据特斯拉披露,上海工厂的单位资本投入是Fremont的一半,这意味着同样规模的销量,中国工厂的单车折旧与摊销费为美国的一半。

其次从与汽车硬件相关的可变成本看。

在电池方面,运用创新的技术研发,降低贵金属含量。例如,特斯拉发布的4680电池,采用新型无极耳技术,电芯容量是21700电池的五倍,续航里程提高16%,每千瓦时的成本却降低约14%,可实现降本增效。

在零部件供应方面,实现供应链本土化。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例,工厂投产后带动周边产业链及中国相关产业链发展,90%左右的零部件制造已实现本土化,这部分比例的提高也将进一步压低成本,如运输装卸费与关税、物流费用等。

-------

参考资料:

[1]特斯拉大降价背后:要救市值,先救市场

[2]国产特斯拉跌破23万,这意味着什么?

[3]https://www.modiauto.com.cn/bk/49151.html

[4]揭开特斯拉汽车盈利的秘密

[5]特斯拉“降价大甩卖”:成本控制or去库存?

[6]电动车和燃油车盈利能力对比——以Tesla为例,论电动车浪潮为何不可阻挡

[7]https://cn.nikkei.com/industry/icar/50437-2022-11-09-05-00-56.html?start=0

[8]https://k.sina.com.cn/article_6359318397_17b0b7f7d01901c1g3.html

[9]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QB4NN205118O92.html

注:首图来源于FT中文网

END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践行金融为民使命 护航“银发”办事无忧
  • \
  • 动力电池太贵?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广汽自己造
  • 意外加息50个基点,欧央行11年来首次放大招,新危机工具不受“事前限制”
  • 最容易中签新股?年内首只券商新股来了,本周还有7只申购,多家是行业龙头
  • 印尼总统佐科疫后首次东亚行首访中国,中方:两国对双方关系高度重视
  • 华宝证券IPO:财富管理与自营占收入九成,如何突破同质化竞争?
  • 中铁四局在沭阳承包工程发生事故,被禁止在江苏承揽新项目
推荐内容
  • 金洲慈航被预处罚 股民索赔可期
  • 中国类信贷“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大幅压降超25万亿元
  • 中国人保2021年度A股权益分派:每股派0.147元 7月28日股权登记
  • 支付宝:未来一年将投入100亿资金资源支持商家数字化
  • 中信证券:维持快手-W买入评级 流量与商业化有望协同发展
  • 银保监会:个人养老金制度相关配套政策已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