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赌ST股“摘帽”要不得
炒股就看,摘帽权威,经济专业,日报及时,摘帽全面,经济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摘帽退市进入常态化,经济壳资源炒作一度偃旗息鼓。日报不过,摘帽近段时间,经济面临退市风险的日报ST股炒作有死灰复燃之势。iFinD数据显示,摘帽自7月份以来,经济ST板块涨幅达到20.37%,日报其中多只有退市风险的^*ST股出现接连涨停板。
给上市公司冠以ST、^*ST字符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警示,意味着这类公司基本面差、主业萎靡、风险高企,其股价随时有从高处跌落的可能。为何还总有投资者对这一警示视若无睹,不厌其烦踏进同一条河流之中?
原因有二。一是近期部分白马龙头股震荡加大,一些资金转而将目光投向小盘股,价格低、交易量小、存在“摘星脱帽”可能的ST股由此进入投资者视野;二是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宣布公司股票撤销退市风险警示(^*ST),成功“摘星脱帽”,部分资金闻风而动,看到了投机炒作的机会。
乍一看,投资这些价格低、市值小的ST股票,似乎是一项不错的选择:进一步有“摘星脱帽”“咸鱼翻身”的机会,退一步如果不幸遭遇摘牌退市,还可以转入三板市场继续交易。但事实上,脱离基本面的炒作背后潜藏的风险和危害不可小觑。
炒作ST股,炒的是此类公司“摘星脱帽”股价翻盘预期,资金通过快进快出、低吸高抛,实现“火中取栗”。但投机博弈往往存在巨大不确定性,股价走势难以预判掌控。即便所有人都作出看似符合个体利益的理性决定,最终也可能导致集体不理性的结果:相关个股及板块暴涨暴跌,市场风险快速积聚,能够抄底逃顶的往往是少数炒作经验丰富的游资大户,而力量薄弱、信息滞后的散户们则成为股价虚高风险的实际承担者。
并且,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应退尽退力度的加强,那些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僵尸公司、空壳公司保壳难度越来越大。即使最终如愿“摘星脱帽”,股价也未必如想象中的那般诱人。一些ST股的“摘星脱帽”预期释放已久,前期已积累一定涨幅,等到真正“摘星脱帽”之日,股价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摘星脱帽”后首个交易日即“见光死”,以跌停报收。
炒作ST股有百害而无一利。ST股越热,意味着离健康的证券市场越远。资金更多流向绩差公司,扭曲了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影响了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上市公司“劣胜优汰”,无异于舍本逐末,最终受损的还是广大投资者。
对于市场炒作乱象,监管部门一直保持密切关注,多次喊话投资者注意理性决策,警惕投资风险,并通过持续完善交易制度、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日常监测、加大违规打击力度等,坚决抑制过度投机,不断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但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良好市场生态的维护,不能单纯依赖监管部门一方的努力,更多要靠各市场参与主体养成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自觉。只有彻底摒弃“炒小炒差”之风,共同呵护健康的市场生态,让市场价值发现功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垃圾股失去容身之所,上市公司才能在资本“活水”的精准灌溉下成长壮大,广大投资者才能更好享受到资本市场发展红利。
- ·3年后200万辆!北京全面推动新能源车发展
- ·上海全面启动复工复产,上市公司跑出复苏“第一棒”
- ·5月股权融资迎来淡季!募资金额创年内新低,IPO券商承销及保荐收入环比腰斩
- ·6月1日起,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 ·北京打造“种业之都”
- ·KeyBanc:《怪奇物语》火爆 带不动奈飞
- ·交通运输部启动三级响应应对四川芦山6.1级地震
- ·“稳外资”面临内外双重压力 外资企业正逐步增加对地缘政治考量
- ·光明日报:1.2亿年薪研究冷核聚变,为何有人信?
- ·“临工系”再谋上市?临工集团股权结构大调整,王志中持股比例降至32%
- ·财政部:4月全国共销售彩票310.72亿元 同比增长6.8%
- ·湖北银行原董事长接受调查,去年零售业务增长较快
- ·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意见 规范信息网络犯罪案件的办理程序
- ·奢侈品公司Caviar带来限量AppleWatch 最贵25070美元
- ·德银打破\
- ·首尾差超过110%!QDII基金业绩分化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