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四川确定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探索整体发展路径!

四川确定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 探索整体发展路径

时间:2025-07-05 19:47:59 来源:野心勃勃网 作者:焦点 阅读:742次

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成都报道

5月30日,川确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成都闭幕。省域索整在5月27日的经济径大会开幕式上,提出了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副中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心探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展路

这些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川确建设,对四川的省域索整发展有怎样的特殊意义?被选为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城市,会有哪些优势?经济径对中西部省份来说,省域经济副中心将承担什么角色?副中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对中西部省份来说,心探省域经济副中心有特别的展路意义,因为首先要解决中西部地区腰部城市弱小的川确问题。四川这次布局省域经济副中心,省域索整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是经济径一个巨大的突破与创新。

推动“腰部城市”成长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在四川省内来看,这5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排名前列,它们在2021年四川省GDP排行中占据了前7名中的5席。绵阳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宜宾不仅有,还引进了等大型企业……但这些远远不够。

“四川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腰部城市还是比较弱的。”汤继强指出,现在绵阳GDP是3000亿元规模,未来的腰部城市可能是5000亿元、8000亿元甚至1万亿元这样的规模。如果省会成都能做到3万亿元,那么还有4万亿~5万亿元的缺口,就需要这些省域经济副中心来补上这个缺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的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在“一干多支”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发展有一个迭代与升级。

“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做大做强。”四川省党代表、泸州市委副书记封安说,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宜宾和泸州一体化发展,引领带动川南经济区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省域副中心”一词最早由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在2001年提出。他当时指出,湖北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鄂西确立一个省域副中心城市作为省会武汉的“二传手”。

随后在2003年,国务院批复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将武汉定位为“省域中心城市”,将襄樊(现襄阳)、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不久之后,江西的九江、赣州,河南的洛阳,安徽的芜湖,山西的晋中,湖南的岳阳、常德、邵阳,都曾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中,又提出“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汤继强表示,四川的省域经济副中心,是在四川过去提出的“一干多支”的基础上的一个升级。四川现在的发展阶段,需要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三新一高”背景决定的。四川提出在2027年经济总量超过8万亿元,现在是5.38万亿元,那么接下来平均每年的增速就要达到10%。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做大“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而在成都都市圈之外,还要把经济副中心的这些腰部城市做起来。

绵阳拥有科技城的独特优势,也成为了唯一的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陈雪波/摄影

与中心城市协同发展

事实上,在提出本次的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之前,四川省曾列出7个副中心城市备选名单,包括绵阳、宜宾、德阳、南充、泸州、达州、乐山,这些也恰是四川省经济排名第2到第8位的城市。

但此次德阳和乐山没有出现在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名单中,或许不是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的原因,而是另有规划。在秦尊文看来,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和主中心城市有一定空间距离。“之所以设立副中心城市,就是为了弥补主中心城市以及省会城市辐射不到的地方。”秦尊文解释称。

秦尊文把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比做为“班长”和“副班长”的关系:“我最初说的班长、副班长,意思是说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协助省域中心城市以及省会,从而带动周边的发展。一要承接省会城市辐射,包括产业转移等,二要将辐射向周边放大传递,如果不放大也不辐射,只把自己搞好,就不能算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而德阳市中心距离省会成都市中心仅70公里,开车只需要1.5小时。乐山虽然没有与成都相邻,但也只相隔140公里。这样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德阳和乐山依然围绕在成都的经济发展圈层。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进一步解释称,德阳是“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也就是在成都都市圈里,所以没有把它作为副中心来单独培育。但河南就把临近省会郑州的洛阳选为了经济副中心城市,实践中各个省对经济副中心的选择标准也会不一样。

有了“省域经济副中心”身份的城市,自身会有哪些优势?陈耀表示,这些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展能级上。经济副中心城市所处的区位条件不同,它们的资源禀赋不同,发展产业就可能有一些差异。省级层面对省域经济副中心,可以赋予一些自主权,这样它们在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方面都会有一些优势。“省域经济副中心,首先能够培育经济增长引擎,同时,它们还能带动全域不同地区的发展,特别是省会辐射不到的地方。”陈耀表示。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省会成都与省域经济副中心之间将会是更加友好的合作关系。”汤继强指出,可以将成都作为副中心城市与世界对话、与高能级资源对接的一个平台,这些城市能够利用本地的资源、人口优势,形成省域经济副中心与省会城市之间的协作,彼此互补来共同推进四川的发展。

东西差异下的副中心

对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渴求,并不是四川独有。而相对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说,中西部省区更需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比如在华东的浙江,2021年省会杭州的GDP为1.8万亿元,第二名宁波、第三名温州分别为1.5万亿元、0.8万亿元,差距并不悬殊;福建省经济前三名福州、泉州、厦门的GDP分别为1.2万亿元、1.2万亿元、0.7万亿元,同样相差不大。而在四川,成都是全省多年来唯一一个GDP过万亿元的城市,成都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随后8个城市之和,与其他城市的差别极大。

陈耀认为,从全国的竞争来看,沿海省份基本都是“双龙头”,现在中西部省份竞争力较弱,很多都是一城独大。形成多中心的格局,对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来说是有意义的。中西部省份地处内陆,不像沿海拥有港口优势,山地也比较多,地形条件会造成发展限制。

对中西部省份来说,打造省域经济副中心当然有特别的意义。在汤继强看来,四川这次布局省域经济副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是巨大的突破与创新,也符合产业园区、产业带的理论布局。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安排有明显的区域和空间优势。汤继强总结称,“对像四川这样的中西部内陆的大省来说,推动区域经济副中心发展,是迅速解决整体发展问题比较好的路径。”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水利建设支撑岁稔年丰——数据里的“中国活力”
  • 分析称:截至7月底特斯拉订单积压50万辆 上海积压26万辆
  • 第一财经社论|沪深港互联互通告示:中国资本市场始终拥抱改革开放
  • 别让“脊柱侧弯”毁了孩子的“脊梁”
  • 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的产量与销量相匹配
  • 8月13日新增本土“623+1844” 一图看懂感染者分布
  • 斗鱼第二季度营收18.33亿元 降本增效实现扭亏为盈
  • 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大洗牌,哪吒斗得过“蔚小理”吗?
推荐内容
  • 专家论道2022金融街论坛 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有力有效
  • 传统旺季将至,水泥价格反弹一触即发
  • 网传一特斯拉Model Y“失控”冲出栏杆撞墙!官方回应:将跟进处理
  • 官媒谈5央企自美退市:不意味着主动谋求金融“脱钩”,不必过度解读
  • 中国再保险:大地财险1-10月原保费收入388.48亿元,同比增长7.17%
  • 拉萨:主城区消杀管理时间延长三天,至8月18日凌晨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