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国市场 外商独资公募产品“上新”提速
本报记者 王思文
截至2月22日,上新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有7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布局作为国内屈指可数获批设立的中国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基金于2023年2月14日正式开业。市场而时隔仅7天,外商2月21日,独资富达基金以宣布首只公募产品正式获批的公募方式,正式开启了布局中国市场的产品进程。
今年以来,提速外资加大布局中国公募市场,上新不仅外资系公募基金公司数量快速扩容至7家,布局外资系公募获批产品的中国进程也在加快。而外资“鲇鱼”又能否进一步激发本土公募基金的市场创新活力?
富达基金首只公募产品
将精选“高质量”公司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3年1月5日,外商富达基金提交了其第一只国内公募基金产品——富达传承6个月持有期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独资申请,该基金于1月12日获证监会受理。依据一般新发基金时间表,上报产品获证监会接受申请材料后,完成后续流程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由此,若申报顺利,从其2月21日正式获批算起,富达传承第一只国内公募基金已进入面世倒计时。
除了获批基金产品之外,富达基金也在快马加鞭组建团队。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目前公司员工已有98人,涵盖投研部、风控部、产品部等多个部门。其中有基金从业资格的员工共计96人,多为富达利泰的老员工。事实上,富达利泰是富达国际旗下布局中国的私募公司,也是首家外商独资证券私募管理公司,公司成立于2017年,2022年3月份富达国际主动注销了富达利泰的私募管理人资格。
富达基金由全球知名资产管理机构富达设立。截至2022年末,富达在全球资产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达663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致约4.57万亿元)。
近日,富达基金股票投资部副总监周文群表示,在布局中国市场时会精选高质量股,围绕“经济复苏”主线进行布局。在具体板块方面,更加看好与宏观经济复苏相关性较大的顺周期板块,主要是消费、地产和基建相关产业链等。“长期来看,我们也看好有长期成长空间的高端制造、医药等板块,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择机布局。个股层面将继续精选‘高质量’公司,同时需要关注个股风险收益比,灵活操作。”
对于2023年的股票投资机遇,周文群表示,无论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横向比较,还是与国内债市纵向比较,当下都是布局A股的较好时点。
外资公募“跑步”进场
产品获批节奏加快
自2020年8月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获批设立,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海外资管巨头通过新设或股权变更两种方式“跑步”布局中国公募市场。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7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分别为施罗德、上投摩根、贝莱德、富达、泰达宏利、路博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据悉,目前贝莱德基金旗下已有多只公募基金产品成立,其中包括三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和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合计管理规模54亿元。去年11月份和今年1月份贝莱德还分别上报了贝莱德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期和贝莱德卓越远航混合型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在今年1月3日申报了泰达宏利研究精选混合型基金。
今年以来,外商独资公募上报的新发公募基金产品获批节奏明显加快,产品类型以主动权益产品和固收产品为主。
日前,除富达基金外,路博迈基金也宣布此前申报的首只公募产品——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期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正式获批。据路博迈基金总经理刘颂透露,该产品预计将在2023年一季度完成募集。
对于中外公募基金产品同台竞技的局面,北京地区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迈入2023年,公募基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25年。如今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6万亿元,基金数量突破1万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本土基金无论是在投研实力、产品多样化、渠道积累,还是人才沉淀上都已十分成熟,中外公募产品同台竞技孰优孰劣,最终还是取决谁能更好地实现差异化发展。”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外资机构在华开展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加快提升效率与能力,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休闲)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咖云集,专家学者无界对话共同仰望星空
- ·开源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水开源
- ·冲刺上市时第一大经销商却神秘注销,科凡家居为何遭证监会万字问询?
- ·三大指数早盘震荡 风电设备飙涨近5% 机构:3000点一线多头优于空头
- ·众信旅游拟在海南设立全资子公司,发力数字文旅元宇宙
- ·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有特色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
- ·保供稳价!国家发改委与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沟通研究!期货价格已反映未来生猪供需改善预期
- ·徕卡推出SL2-S相机记者版:采用芳纶纤维,售价约40000元
- ·花旗:维持惠普“中性”评级 目标价31美元
- ·珠江投资:截至去年底共储备城市更新类项目1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