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光明网评论:30万买人才资格,人才政策岂能成炒房工具!

光明网评论:30万买人才资格,人才政策岂能成炒房工具

时间:2025-07-06 02:05:51 来源:野心勃勃网 作者:百科 阅读:147次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引进来的光明格人工具不是真“高管”,而是网评冲着楼市变现目标去的炒房客,这无疑扭曲了政策初衷,论万一方面挤占了真正的买人人才名额;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摇号公平,才资才政策岂炒房有损楼市调控的光明格人工具成果。

熊志丨媒体评论员

近年来,网评浙江杭州出台了一系列重磅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论万然而有人向媒体反映,买人杭州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才资才政策岂炒房“人才代办”中介,明知申请人不符合人才要求,光明格人工具但在收取30多万元“代办费”后,网评就可通过运作帮助其获得杭州E类人才资格,论万享受诸多人才政策红利。买人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才资才政策岂炒房背景下,为了招揽英才,不少地方都开出了丰厚的筹码,送户口、送“房票”、送补贴,杭州也不例外。然而,花费30多万元“代办费”,就可以运作一个E类人才资格,这让立足招揽英才的人才政策成了牟利的工具。

从报道来看,E类人才可以落户,有房补,还有优先购房摇号资格,一些购房者想通过人才认定的方式,绕过楼市调控的限制,在一些限购区域内获得摇号资格,这一需求便催生了专业的代办中介。代办的方式也不复杂——挂靠企业“高管”来认定E类人才。

“高管”当然不是真“高管”,也不用去企业就职,而是认定E类人才的一个敲门砖。提供“高管”挂靠名额的公司,负责全程运作的代办中介,不符合人才条件但是想认定人才资格的购房者,共同撑起了一条单价高达30万元的地下灰色产业链。

有需求就有市场。中介费之所以高达30万元左右,是因为在杭州楼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背景下,拿到摇号资格买到新房,它的升值空间远超30万元。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购房者、中介、挂靠公司自然敢于铤而走险,变相买卖E类人才资格。

原本当地想用优先购房摇号资格来吸引人才,现在人才认定却出现了漏洞,引进来的不是真“高管”,真“人才”,而是冲着楼市变现目标去的炒房客,这无疑扭曲了政策初衷,一方面挤占了真正的人才名额;另一方面,也破坏了摇号公平,有损楼市调控的成果。

招揽英才是为了地方长远发展,而不是给投机炒作大开方便之门,所以,对于这类有损公平正义的地下产业链,理应及时堵上漏洞,依法依规严厉打击。

以代办中介为例,买卖人才资格属于拿政策牟利,即便只是提供全程运作服务,这种代办服务也难言合规。所以职能部门有必要介入调查,查清楚是哪些中介在违规牟利。

另外,报道提到,这些中介往往通过一些社交、电商平台来招揽客户,那么涉及的互联网平台应该积极清理有关信息,切断其拉拢客源的渠道。至于一些公司兜售“高管”名额,也应该顺藤摸瓜查实到底。

除此以外还得看到,人才资格代办业务的出现,说到底还是说因为人才认定、楼市调控两方面存在漏洞环节。以人才资格认定为例,很多运作的“高管”在获得人才资格后,立马从相关企业高管名单上消失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对人才担任“高管”的年限,是否应该有一些限制?比如增加卸任“高管”后的人才资格评估环节,这确实会增加人才认定的门槛,但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运作”成本,减少套利空间。

无论如何,地方的人才政策,不是任何人非法违规获利的工具。减少钻空子的空间,既要严厉打击类似的地下产业链,也要不断补漏,完善人才政策,不给伪人才可乘之机。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欧洲投资界高管看好中国:目前正是对中国内地进行长期投资的大好时机
  • 9月起这些新规将施行!事关教育、医保、出行
  • A字杀不断!3天大亏33%
  • 开放还是封闭?中美给出了不同答案
  • 富力地产: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70亿元
  • 龙光集团:预计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面临困难,将于需要时出售资产
  • 夏粮收购进展总体顺利
  • 振芯科技净利翻番 香港结算大幅增持
推荐内容
  • 刘强东内部信放大招 以高管降薪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待遇
  • 海底捞上半年净亏2.66亿,去年关停的部分门店考虑重新开业
  • nbakids童装质量不合格被罚
  • 从一组数字看中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新进步”
  • 卡梅隆:电影好贵,阿凡达2票房要挤入影史前四才能回本
  • 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增强 加码外汇套保应对汇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