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时间:2025-07-06 02:48:05 来源:野心勃勃网 作者:热点 阅读:721次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吴晓帆

会议现场。中国饭碗 中国农业科学院供图

种子被誉为农业的中国攥紧中国种端“芯片”,同时也是工程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近日,院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士万2022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保供给、建民稳预期、中国饭碗促增收”为主题,中国攥紧中国种端发布未来10年农业展望报告,工程研讨涉农焦点热点问题,院院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士万

会上,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饭碗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就生物育种与粮食安全做了专题报告,中国攥紧中国种端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供给的工程形势、种业科技现状以及面临挑战,并为强化我国种业科技创新提出了重要建议。

万建民首先谈及我国粮食安全供给的形势,他介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八连丰”,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但实际上,我们每年粮食的进口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粮食供需处于一个紧平衡的状态,粮食的供给量、质量和世界其他国家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万建民强调,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是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根本路径。

万建民指出,当前,我国生物育种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基因资源深度挖掘亟待加强,如深度鉴定评价的种质资源不足10%;遗传多样性研究与资源有效利用率都较低,新品种间遗传相似性过高,品质普遍偏低,严重制约粮食生产能力及国际市场占有率。二是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不足,农业生物复杂性状形成的机理解析不深入、重大育种利用价值的新基因不多、分子设计理论原创少等;三是前沿技术创新短板依然突出,如关键核心技术原创不足,重大装备和大数据系统缺乏等;以及前沿技术交叉融合不足。四是重大新品种研制能力亟待提升,如的优质、安全与高效难以统一协调;新一代产品迭代升级滞后等;五是生物育种创新体系有待完善,如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形成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等。

对此,他建议,要设计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农作物种源科技攻关、农作物良种联合攻关等项目,把企业科研院所整合来推动有机结合,把育种的各种资源要素向企业逐步转移,让企业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同时,要构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万建民希望能够建设生物育种国家实验室、南繁硅谷等大型的育种平台。

他还提及,希望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加大中央、地方和企业以及社会资本对种源攻关的投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万建民强调,“生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构建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种质资源深度挖掘,突破前沿育种关键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品种,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是解决‘种源’要害,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关键,是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根本保障。”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一张图:交易品种枢纽点+多空占比一览(2022/11/23周三)
  • 马斯克曾与谷歌联合创始人布林前妻有短暂婚外情 并单膝下跪求原谅
  • 超1000万千瓦风机即将退役,风电产业该如何应对?
  • 沙特计划建世界最大建筑:长120公里,可容纳500万人
  • 合并德邦后,京东承诺缴齐员工五险一金
  • 庆祝泉州申遗成功一周年 央行发行世界遗产金银币
  • 科兴疫苗质量研究中心开建:投资5亿,预计明年四季度投用
  • 彭丽媛会见印尼总统夫人伊莉亚娜
推荐内容
  • 为何这波疫情居高不下?国家疾控局回应
  • 财经早报:基金手里仍有超5000亿资金可动用 A股境外发行GDR迎小高潮
  • 免职!调岗!辽宁大学发布“辅导员骚扰女学生”处理通报
  • 蓬佩奥宣称要和佩洛西一同窜访台湾,中方已多次表明严正立场!
  • 美媒:荷兰抵制美要求限制光刻机对华出口,“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利益”
  • 记者观察丨土耳其通胀高企 肉类成为奢侈品